独家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期的学术探讨(下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第40年,然而对于文化产业40年发展的分期,社会各界各有研判。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年鉴》编辑部发起并组织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四十年发展分期研究的专题研讨会,今日,言之有范将继续与您分享学术大咖对此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在昨日推出的《独家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期的学术探讨(上篇)》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王永章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四个分期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旭东则在政府扶持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出市场生态划分标准;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则以党对历史的重大判断作为划分的重要依据;《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魏建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期探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副教授齐骥则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学术分期入手,进行思考。
推荐阅读
独家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分期的学术探讨(上篇)
李怀亮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学部长
在我看来,2002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以前广州的音乐茶座也好,学者研究探索也好,很多市场化的行为都出现了,而且2002年以前出现了第一代文化产业研究群体,这一时期是自下而上的研究。2002年以后,“文化产业”被正式写入十六大报告中,政府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谈到文化产业40年分期,让我想起世界版权组织分析各个国家产业发展的3个指标,一是占GDP的比重,二是就业人数,三是出口。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产业的发展相对科学。当然,诸如市场、政策等其他维度也很多。因此在40年的分期上,我们需要有一个大的分期,同时也要靠各个小的分期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从政策发展、重大事件等入手。
郭万超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
我觉得中国文化产业的分期问题,应该以大的事件、标志性事件为里程碑,其他作为支撑。大家公认1978年是一个大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的改革,所以第一个分期可以划定为1978年——1992年。十四大召开,确立市场经济的方向,不只对文化产业,对全中国来说都是根本性的转变。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2001年,从2002年开始是第三个阶段。2002年十六大召开,文化产业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发展整体的格局从“二位一体”变成“三位一体”,即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第四个阶段是2012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到2017年,中国开始经济转型,文化产业亦开始转型。第五个阶段从2017年算起。最高层提出文化自信,而且把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表述。还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总书记在开头和结尾都用了美好生活,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卜希霆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党委副书记、
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第一阶段:1978年——1998年,摸索期。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都在进行产业转型,文化产业的转型,不只中国在进行。在这个阶段也是中国文化产业摸索着向国际靠近的阶段。
第二阶段:1998年——2012年,发展期。2000年之后中央正式下文的一系列文件以及文化产业司的成立,开始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性引导,以法律法规或者是文件的形式推动。
第三阶段:2012年——2017年,加速期。十八大以后文化产业开始作为经济动力被提出,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文化产业受到了超乎想象的重视。
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战略期。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了发展的新时代。
朱敏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我聚焦一下两个具体的行业,音乐产业和演艺产业。从1978年到1995年,音乐产业处于复苏期,流行音乐、港台艺人开始进入大陆。这期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作品以卡带的形式正式进入中国,另一个是郭峰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正式出版,并成功举办流行音乐会。1996年到2012年被称为音乐的无序发展期, MP3压缩技术的诞生、数字音乐的高速发展使音乐在网络上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免费音乐“午餐”就此开始。但在西方的付费软件已经很常见的时候,中国的版权等问题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2013年至今是中国音乐产业的快速增长期,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网易云音乐上线;二是阿里巴巴进场;三是QQ音乐组织了版权联盟。随着中国音乐产业发展,2016年中国音乐产业最规模达到了3253.22亿。另外, 2017年“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把音乐产业列入重大工程,这是音乐第一次进入顶层设计。
谈到演艺产业,1978年——1981年是萌芽期,那时候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演艺产业,很多演出是出于中外文化交流的需求,比如1979年柏林爱乐来中国,带有浓重的访问性质。随后1982年——1992年是中国演艺产业的起步阶段,1988年北京出现了第一家歌舞厅,随后卡拉OK也开始出现,一时间非常火爆。1992年——2001年演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政府也从直接管理变成了间接管理。2009年《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2012年到现在,是理性回归和快速发展期,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二是演艺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三是国家对于演艺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
刘江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40年分期,我从主要矛盾的逻辑入手,也就是说每一个时期存在什么问题,由这个矛盾产生解决的方法论是什么,基于这样的逻辑思考,我将文化产业40年发展分成6个时期。
第一阶段:1978——1982年,这一时期是拨乱反正恢复生产的阶段,政策多落实在文艺发展上,大的文化概念并没有形成。所以这一时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恢复期,在文革之后落实各种文艺政策还不能称之为文化政策,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如何让文艺创作、文艺生产走上正规。
第二阶段:1983年——1992年,改革的酝酿期,文化市场和文化经济的概念被提出。1983年6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对文艺体制进行有序改革,所以这个时期的焦点问题在于如何确立文化经济。
第三阶段:1993年——2002年,主要矛盾是在探索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是什么,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就是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方案。1993—2002年这个阶段可以看到大量的广播电视集团成立,到1997年翻牌的广电集团就有50多个。在这样一个阶段,真正是出现了一种改革的萌芽和改革探索的意识。
第四阶段:2003年——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从试点、复制进入广泛推广。这个阶段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市场主体的问题,市场主体不适宜文化产业发展的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大的成果就是把大量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同时正式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体制改革之后把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正式进行区分。
第五阶段:2013年——2016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市场主体建设完成以后,如何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个时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并和其他产业开始融合,文化产业立法、政策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起来。
第六阶段:2017年至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表述,文化产业如何进行高质量发展,如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成为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法论就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垂直整合、建立新的文化发展体系,建立新的文化平台以及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设施。
闫玉刚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对于1978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的梳理,个人觉得关键在于维度的问题。从市场主体的维度来看,所有的文化企业包括现在一些民营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都是在90年代中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像华侨城、华谊。90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互联网企业,2010年左右集中上市。另外,所谓的技术层面也应该融入进去,1999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2008年左右3G时代来临,2012年升级为4G,短视频行业随之发展起来,所以说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媒介的维度来看, 1978——1990年,基本是广播和出版占主导地位,1990——2004年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占主导,2004年以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地方卫视强势崛起。2012年以后移动互联开始快速发展,整个市场主体、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除了政策视角,意识形态视角,我们进行40年划分时必须有市场主体的视角、技术形态的视角,不管是中央还是管理部门,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文化企业,除开这些重要的推动力之外,我们还应该着眼典型事件、典型节目、重要作品。
肖永亮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40年发展分期的划分,我觉得可以搜集一些具体的史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要有规模化的市场、引领性的企业。从社会学来说,有标志性事件作品、代表性人物;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有政策方面权威文件。同时,我们也可以参照国际对文化产业的划分,在整个文化产业大的概念之下,进行分支,作出梳理。
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
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在我看来,无论按照哪种思路和角度进行划分,都需要抓住这个时期的最主要特征。除了分期,还有一些内容不可忽视。一是对当下文化发展中文化资源的再利用,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多样性,文化资源和创意产业塑造等问题。
二是文化治理。和国家治理一样,文化治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包括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治理问题。
三是文化经济。当下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不再是号召,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除此之外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带来的园区建设和功能区建设的问题,以及文化产业融合问题亦需要关照。
四是文化软实力。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全球化文化贸易、文化交流和文化自信,以及文化权利和文化安全的问题。
五是用文化来涵养未来。2050年伟大复兴的文明强国要有自己独特的标志,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意四个点:立法要提速;产业结构深度优化;科学技术强力支撑;文化贸易走心入脑。
此文根据现场嘉宾发言整理
END
责 编 | 徐妤函
美 编 | 杨斐然
推荐阅读